“曾被梅花累十春”的出处是哪里
“曾被梅花累十春”出自宋代胡仲弓的《读后村梅花百咏》。
“曾被梅花累十春”全诗
《读后村梅花百咏》
宋代 胡仲弓
曾被梅花累十春,孤山踪迹断知闻。
百篇依旧相嘲弄,却恐梅花又怕君。
《读后村梅花百咏》胡仲弓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读后村梅花百咏》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胡仲弓读过许多梅花诗词后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曾被梅花累十春,
孤山踪迹断知闻。
百篇依旧相嘲弄,
却恐梅花又怕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胡仲弓的亲身经历为背景,他曾经读过许多描写梅花的诗词。\"曾被梅花累十春\"表明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研究梅花的诗词作品。\"孤山踪迹断知闻\"则暗示着他曾经在孤山之间探寻梅花的踪迹,但现在却不再了解梅花的动态和消息。
\"百篇依旧相嘲弄\"表达了胡仲弓对过去的梅花诗词作品的一种无奈和失望。尽管他读过许多诗人的描写,但他觉得这些作品都没有真正捕捉到梅花的本质和魅力,只是相互模仿、相互调侃,无法真正体现梅花的美。这种\"相嘲弄\"的情境也反映了梅花的高洁和超越常人的品格。
然而,\"却恐梅花又怕君\"这句诗句表现出胡仲弓对梅花的一种敬畏之情。他担心自己的作品无法真正表达梅花的美丽,同时也害怕梅花可能不愿意与他这样的凡人亲近。这种敬畏之情体现了胡仲弓对梅花高洁品质的敬重和对自身能力的谦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胡仲弓对梅花的热爱和对传统梅花诗词的反思。他对过去的作品感到失望,希望自己能够更好地表达梅花的美丽,并向梅花致以敬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梅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具有高尚品质和超越凡俗的特性。